文明溯源·数智赋能:复旦大学“汇智•未来”系列讲座 (第五期)在河西学院成功举办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8-12动态浏览次数:126

 7月25日,由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河西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复旦大学“汇智•未来”系列讲座(第五期)在河西学院隆重举办。复旦大学文科特聘资深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复旦大学旅游学系执行副主任、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项目主任孙云龙作专题报告。河西学院党委常委、副校长高荣,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处处长、终身教育集团(学院)党总支书记宋永华,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忠祥分别致辞。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胡波,副院长葛宏波、李辉出席本次活动。

 高荣在致辞中对与会专家及参会人员表示热烈欢迎。他系统介绍了河西学院的历史沿革与办学基本情况,重点回顾了复旦大学对口支援十二年来双方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高荣表示,河西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与复旦大学的交流合作,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推动旅游学科相关专业建设提质增效,为张掖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宋永华在讲座致辞中,代表复旦大学终身教育集团(学院)向莅临现场的主讲嘉宾致以热烈欢迎,向联合主办方及长期支持学院发展的各界友人致以诚挚的感谢,并表达了未来合作愿景。一是携手同行、共绘深化合作蓝图,自2013年复旦大学响应教育部号召对口支援河西学院以来,在学科共建中碰撞智慧火花,在师资互通里厚植教育情谊,历经十二载辛勤耕耘,已硕果累累,涵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社会服务等多个领域,未来将继续推动优质资源深度融合,携手书写东西部高等教育协作的崭新篇章;二是拥抱变革、奋举终身学习的旗帜,在科技革命重塑社会格局的今天,复旦大学将发展终身教育视为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大学使命的关键路径,终身教育学院更肩负着“让顶尖学术资源惠及全民”的职责,通过公益讲座、研修课程等形式打破知识壁垒,为个体职业发展赋能,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这正是“汇智•未来”系列讲座的初心所在;三是聚焦前沿、共开启迪智慧之门,本期讲座选址张掖这一中华文明交融的战略要地,期待这场思想盛宴能汇聚东西智慧、激发跨界思考,为区域文化传承与产业升级开辟新思路。

 

       陈忠祥在致辞中表示,在七月河西走廊最美的时节,各方齐聚河西学院参加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汇智·未来”系列讲座,他代表张掖市文旅局向远道而来的复旦大学专家团队及各位领导、嘉宾、师生表示热烈欢迎与诚挚感谢。此次主办方精心组织多方代表参与,旨在借助高水准学术盛宴汲取前沿知识、凝聚发展共识,为张掖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葛剑雄教授以“何以中国:中国、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起源”为题作专题报告。他从“中国”二字的甲骨文起源切入,以宏阔的历史视野,系统梳理了从青铜器铭文到现代国家语境下“中国”概念的演进脉络,深入剖析了中华民族的形成过程、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动力,以及早期黄河流域的核心地位与黄河、长江流域文明的交相辉映。报告结语中,葛教授以“这就是中国——中华文明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中国——中华民族的共同家园;这就是中国——我们美丽、光荣、伟大的祖国”的铿锵之语回应主题,引发全场强烈共鸣。

 孙云龙老师以“数智文旅体验与场景重构”为题,结合前沿案例展开系统阐述。孙老师从新时代文旅新定位出发,深入分析了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的业态创新模式,探讨了智能数字文旅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并从服务优化、体验升级等维度对数智文旅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本期讲座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主讲人以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为河西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及其发展路径提供了极具建设性的重要启示。同时,也为地方文旅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前瞻性思路与可操作性方案。张掖市文旅系统干部职工、重点旅游景区及文旅企业代表及河西学院部分师生现场参加此次讲座活动,4000多人通过微信视频号、喜马拉雅等平台收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