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复旦大学终身教育学院联合内蒙古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多家单位,在内蒙古大学成功举办“汇智·未来”系列讲座第四期。本次讲座以“洞察未来:新时空·新产业”为主题,邀请学术界和产业界专家围绕低空经济和时空智能,为近200位线下听众及近四千名线上观众呈现了一场前沿科技与产业应用的思维盛宴。
低空经济:万亿级产业背后的技术密码
当下,低空经济发展迅速,政策支持力度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方案,提出到2030年形成万亿元级市场规模。复旦大学国际金融学院高级研究员王博以《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新动向》为题,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的上游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领域、中游的低空制造、保障和综合服务,以及下游的各类应用场景,通过低空空域的有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带动多领域融合和产业发展。王博研究员重点介绍了eVTOL飞行器技术突破、低空智能网联技术落地等各环节新动态,为听众深入解读了低空经济的前沿发展态势。
北斗时空智能:数字时代的“中国精度”
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解决方案负责人仇恩先生则带来主题为“北斗时空智能及其背后的‘冰山图谱’”的讲座,分享了基于北斗时空智能的应用落地案例,如实现车道级导航的智能手机、在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能自主飞行进行电网巡检或农药喷洒的无人机、实现定点停车的共享单车、能与红绿灯“对话”的自动驾驶公交车、能听诊危房、桥梁、矿山的形变监测设备等,为听众揭秘了北斗时空智能如何赋能产业应用,促进城市级数字化与智慧化建设,实现基于时空智能的各类项行业解决方案设计、场景细化及落地,推动时空智能技术在多个领域的创新实践。
讲座引发强烈反响,引发听众积极思考技术如何赋能区域治理。许多基层干部和企业管理者表示,讲座使他们对低空经济与时空智能融合发展有了系统性认知,为基层工作提供了新范式:例如,可将北斗高精度定位融入农田测绘,用无人机开展病虫害监测,低成本形变监测设备则能破解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排查难题等。此外,针对未来的讲座,他们提出了希望讲座内容增加低空经济政策端顶层设计、产业端技术发展内容;增加典型区域低空经济发展案例剖析,解读政策落地路径、技术应用模式和实践成效。在形式上,希望线下增设“专家答疑+分组研讨”环节,针对基层工作中产业落地、项目推进等实际问题开展专题研讨,从而提升讲座实用性和指导性,助力基层干部将前沿技术转化为治理工具。
此次讲座不仅是学术与产业的对话平台,更成为区域发展的“智慧引擎”。我院将持续优化我们的讲座主题和形式,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教学科研资源与行业标杆企业对接,推动产教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复旦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