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与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研讨会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4-05-21动态浏览次数:1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探索这一主题在继续教育,特别是非学历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24年初,成功举办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研讨会。



继续教育学院院长胡波,副院长应建雄、李辉、葛宏波等,以及22位校内外不同领域专家,围绕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厚理论底蕴和丰富内涵,从各自专业出发,深入探讨了主题培训创新的策略与实践,旨在推动非学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培训课程的质量与效果,确保教育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同时强化复旦思想品牌的影响力。


各位专家济济一堂,各抒己见,对如何紧紧抓住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新的现代化叙事,促进非学历教育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专家们阐释了定位的重要性,一致认为精准定位是成功开展主题培训的前提,培训内容需要紧密结合当前及未来的社会需求,同时体现复旦的教育理念和学术追求。围绕这一主题的系列课程的特色和创新,专家们强调课程设计应具有鲜明的特色,既要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也要融入复旦的思想品牌,使之成为吸引学员的亮点,例如教学中可以采用复旦教师与企业或政府领导双师同堂的授课模式。



  此外,需要重视的是,不同培训对象的需求应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得到满足。设计课程,应充分考虑到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学员群体,提供丰富的、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内容。


专家们建议,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扩大非学历培训的国际视野,可以利用高校国际化办学的资源,尝试与国外机构建立合作,引入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案例。此外,应加大公益性课程的建设,公益性课程能够吸引更多的学员参与,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院的社会责任感和公众形象。


研讨会上,专家们还对如何提升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效率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包括通过构建服务平台,优化课前课后的管理,以及线上课程的布局,以确保教师及学员能够获得全方位管理服务支持和学习支持等。为了提高授课专家的积极性,会议建议建立一个有效的咨询对接机制,让专家能够及时了解受训单位的需求,及时更新和改进课程内容。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大主题下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也为新一年培训的新方向、新目标提供了有益的探索路径。通过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期望在非学历教育领域树立新的标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和实践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