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碰撞,共绘复旦继续教育学院非学历教育发展蓝图

2025“新起点,新征程” 专家研讨会成果丰硕

发布人:发布时间:2025-01-24动态浏览次数:38


围绕国家高质量发展整体战略,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针,复旦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于202517~18日在光华楼举办非学历教育专家新年座谈会。复旦大学周磊副校长出席,来自复旦大学各院系及校外企事业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就“‘新起点、新征程’非学历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复旦非学历教育培训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在新一年的发展谋篇布局。



继续教育学院胡波院长和聂叶书记向校领导和各位专家汇报了学院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过去的一年,学院工作重心继续从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移,汇集多方资源,全力支持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的拓展开发。截止年底,签约项目达402项,合同金额突破6000万元,培训学员超过23000人,覆盖全国170多个区县市,业务规模同比增长,各项指标又创历史新高。按照“走出去、引进来”的工作方针,学院领导和项目主任积极走访全国相关单位,并与多家单位签署合作备忘,依托复旦和合作单位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共赢、共同发展,在干部培训、服务地区发展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学院十分注重非学历教育课程库和师资库的建设,2024年着力打造“汇智·未来系列讲座,汇聚了众多复旦智慧和专家力量,增强复旦非学历培训的品牌影响力,提升市场竞争力。

 

二十多位专家围绕新时代面临的新问题,展开思想碰撞,就学院非学历培训未来的办学特色、瓶颈、理念、优化方向等,展开激烈探讨。

l  现状剖析

学院非学历教育面临新环境与新挑战,需精准定位以适应时代发展。当前,非学历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不足,难以充分满足国家和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学院软硬件设施方面与其他相关院校差距较大,需要进一步争取学校对非学历办学的支持。学院非学历教育的传播力度不够,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导致市场份额有限,与复旦大学的社会品牌口碑不符。

l  未来办学定位

专家们指出,要紧密围绕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设计课程,精准对接市场,为学员提供有价值、有前瞻性的知识和技能;要注重实践创新,提升培训质量,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增强学员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树立品牌意识,通过提升教学质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非学历教育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

干部培训工作可以与“汇智·未来讲座有机结合,发挥高校引领作用,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干部。

l  加强校企联动

校企合作是提升非学历教育质量与实效的关键途径。专家们提出,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可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学院可利用复旦自身丰富的教育资源,如专业师资、科研成果、教学设施等,为企业提供定制化培训课程,助力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

企业则为学校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和行业前沿信息,促进高校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例如,复旦大学与地方合作开发特色课程,推动校企合作,不仅满足了地方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提升了高校服务社会的能力。

l  开发高质量课程

针对未来办学方向,与会专家明确指出:学院的非学历教育培训应当聚焦于前瞻性、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宏观层面,关注经济社会格局研判,为学员提供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帮助他们把握时代脉搏,做出科学决策。     

在中观层面,围绕新质生产力落地,开设相关课程,培养学员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在微观层面,针对企业转型需求,设计实用性强的课程,助力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要把握时代特征,设计好课程方案,培育师资队伍,创新授课方法,让学员听得懂、喜欢听、记得住、用得上”。

此外,需建立灵活机制,拓展大型国企央企市场,细分赛道,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促进非学历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会上复旦大学副校长周磊积极肯定了继续教育学院在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对专家们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进行了总结,对继续教育学院新一年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要求学院做好市场调研与拓展,更新课程体系,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利用优质师资,形成立体化课程设置,推动非学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成为复旦大学终身教育集团建设的生力军。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继续教育学院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守正创新,攻坚克难,努力为学校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